|
“消失”的宮內節育器發布時間:2019.11.13 來源:婦產科 近日,我院在浙大二院幫扶專家王小韻執行主任的帶領下,多科合作,首次開展雙鏡聯合手術,成功救治了1例宮內節育器“消失”的患者,填補了我院又一項技術空白。 患者,女,41歲,2年余前尚處于哺乳期的她選擇了上環,上環后從未復查,2月前在我院做B超檢查,結果提示宮內節育器在子宮內“消失”了。為找到“消失”的節育器,患者入住我院婦產科,給予腹部平片和CT檢查,結果提示為節育環異位至盆腔,疑似嵌頓腸管。 內鏡下直腸腔內部分異位 環腹部X片顯示環異位 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創傷,婦科王小韻執行主任、張文思主任、楊昌文醫師;消化內科吳佳執行主任、尹全會主任;外科王興明主任;麻醉科邢甜執行主任、吳朝貴主任等一起共同討論手術方式和評估風險,最終決定給予行腹腔鏡聯合腸鏡雙鏡手術。開始腹腔鏡進去時未找到異位的節育器,卻發現子宮后壁與直腸致密粘連,銳性分離后才看到節育器部分位于盆腔,部分穿到腸管,術前腸鏡檢查證實了部分節育器已穿透直腸粘膜,位于直腸內。“消失”的節育器異位程度比預想中復雜很多。王小韻主任認真仔細的在腹腔鏡下慢慢牽拉出嵌頓至直腸的節育器,最終異位的節育器完整取出。腸管縫合后吳佳主任再次行腸鏡檢查,腸管破口未見漏氣,但直腸粘膜面少許滲血,以予2枚鈦夾夾閉創面,再次觀察創面無明顯滲血。由于腸鏡操作消化道內充氣,麻醉誘導期間返流誤吸可能性大,麻醉科邢甜主任麻醉期間增加誘導前純氧增加氧儲備,無正壓通氣快誘導插管避免增加胃內壓,幫助患者安全平穩度過誘導期。 腹腔鏡下完整取出異位環 宮內節育器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經濟、可逆的避孕工具,為我國育齡女性的主要避孕措施。術后并發癥有節育器異位、嵌頓或斷裂、下移或脫落、帶器妊娠等,其發生與術者術中操作不當,患者處于哺乳期、宮腔形態異常及放置宮內節育器后未復查有關。宮內節育器異位至盆腔不多見,異位至腸管更是罕見,目前國內外報道極少。 宮內節育器異位于腸管,主要表現為陰道少量出血、下腹不同程度的疼痛墜脹、腰骶部酸脹、肛門墜脹感及大便次數增多。腸管嚴重損傷時可出現腸梗阻、穿孔、便血、劇烈腹痛及腹膜刺激征,如內出血較多可出現移動性濁音、休克等體征。考慮患者異位時間2年以上,盆腔粘連嚴重,腸管竇道形成,如何分離粘連,完整取出移位的節育環,修補好腸管,同時又對患者創傷減少至最低?傳統手術需開腹行異物取出 切除部分腸管 腸造口術,這種手術方式創傷和風險都很大,術后患者恢復慢,生活質量差。 宮內節育器異位于子宮外是最嚴重的并發癥,可危及患者生命,而且宮內節育器異位至直腸罕見,目前國內外未見腹腔鏡和腸鏡雙鏡聯合下取出異位的宮內節育器報道。我院通過婦科、消化科、麻醉科、外科等多團隊合作,浙大二院幫扶專家和臺江分院主任們一起首次開展雙鏡聯合手術,不僅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減少了患者創傷,而且加快了患者術后恢復時間。 |